登陆注册
30023900000027

第27章 古壮字文献(1)

一、基本情况

(一)人口与分布及称谓在祖国岭南西部的青山绿水之间,居住着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壮族。壮族人口众多,约为1700多万,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地区,占90%以上,其余分布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白治州以及贵州、广东、湖南等省。壮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岭南越人的后裔。商代初年,商汤刚取得天下,便命令壮族先民瓯、桂国、损子、百濮等部贡献奇珍异宝。春秋战国时代,壮族先民被称为西瓯、骆越;汉代相继出现乌浒、俚等名称;三国称僚;宋呼撞;明称假,建国后统一称为僮,因有歧义,经周恩来总理提议,1965年统称为壮族。除此以外,各地壮人还有布越、布土、布依、布曼、布雅依、布衣等二十多种称谓。

(二)有关壮族古籍文献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历史事件

经过了漫长的原始社会,大约在商周时期,壮族社会开始迎来文明的曙光。商代初年壮族祖先给中央王朝送去了珠玑、翡翠、玳瑁等名贵的珠宝,看来不是原始社会的人们所能够生产和享受的。产生于3000多年前的广西武鸣县马头元龙坡墓群,以其大量精美的玉片和极富地方特色的高档青铜器,证实氏族社会业已开始瓦解。这些多达700乡座,延续到战国的墓葬,从墓坑的大小,形状的不一,明器的多寡,处处都初步显露出后来发展并延续到本世纪40年代末的那种阶级社会的等级、特权和贫富的不均。最有意义的是明器中的陶器的底部刻有与甲骨文、金文风格不同的刻画文,说明壮族的古文字已经萌芽了,而文字被认为是民族迈入文明社会门槛的三大标志之一。后来的古壮字文献,便是它的成熟期的硕果。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兵进入壮族地区,前214年统一岭南。战争之后,20万左右的秦兵留戍岭外,又据《史记·淮南列传》载,秦始皇还派15000名青年女子到岭南做秦军官兵的“衣补”(妻室)。但大量的秦兵没有“衣补”怎么办?统帅赵佗便提倡汉越通婚。这样一来,许多越人和汉人成了亲家,彼此不再兵戎相向,汉文化便大量传人岭南,在壮族祖先中产生影响。经过几百年的熏陶,壮族祖先中的有识之士便仿汉字改造原来的刻画文字,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来创造了古壮字,又叫方块壮字、土俗字,壮话叫做Sawndip,直译是“生字”,意思是尚未成熟的文字。唐代,中原封建社会发展到了高峰,壮族奴隶制在它的强大影响下趋于瓦解,开始进入领主制。宋元时代,壮族的农奴制正式形成,它通常被称为土司制。这是壮族封建社会的第一阶段,直到明末清初才逐步瓦解,进入到地主经济阶段。从唐宋到元明清,是古壮字的大量使用时期,产生了大量的古壮字文献。在这个过程申,中原先进文化的影响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1840年以后,壮族社会的发展基本与中原同步,古壮字的使用大致保持先前的水平。

(三)新中国成立以前的社会发展进程中特有的民俗与文化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壮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物质文化方面,壮人在森林开发、园艺、水稻种植、动物驯养、渔猎、航海、冶炼铸造、干栏建筑、纺织、陶瓷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贡献。壮族是最早发明水稻种植的民族之一,近年在南宁市、崇左市的14个贝丘遗址中,发掘出了大量的原始石磨盘、石杵、石磨棒等谷物加工工具,经C14测定超过万年。如南宁市区邕江边的豹子头遗址,经测定距今10700年左右,比浙江的河姆渡还早几千年。1995年我国考古的十大发现之一,是在湖南道县紧挨广西边境的寿雁镇玉蟾宫(俗称蛤蟆洞)发掘出12000-20000年左右的炭化人工培植稻粒,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培育稻谷。这里原是壮族古代苍梧部的分布地带,楚人是在战国初年才到这个地区的,故其炭化稻谷当为苍梧人祖先种植所遗。壮族民间传说,合浦一家壮族先民渔家父子受恶人欺压,有五仙人骑五色羊从天而降,将羊所衔的稻穗赠送给父子俩。又追恶人至番禺(今广州市)并惩治之,仙人逸去,五羊化为石羊镇邪。越人于是有稻种,广州城遂称羊城、五羊城。

这是以文学的形式反映壮族祖先最早种植水稻。壮族的青铜冶炼铸造始于3000多年前,其最高水平表现在铜鼓的铸造上。其所铸造的灵山型、冷水冲型、北流型、晋宁型铜鼓,高大轻薄,花纹精美繁缛,是铜鼓高峰期的代表型号。有关专家认为,南方许多民族都喜欢使用铜鼓,但只有壮族祖先是既使用又铸造铜鼓的民族。宋代的《岭外代答》载:“广西土中铜鼓,耢者屡得之。……铜鼓大者阔七尺,小者三尺,所在神祠佛寺皆有之,州县用以为更点。”通常所见的北流型鼓的鼓面,直径多超过一米。铜鼓有法器、乐器、重器、战鼓、财富象征等多种功能,古代谁有它便可以僭号称王。壮族在精神文化方面也多有建树。首先是科学技术萌芽甚早,先秦的铜鼓铸造体现了冶炼、合金、涨缩、雕刻、焊接等一系列高超工艺。鼓面上的太阳纹把它分成4、8、12等若干等份,说明二千多年前壮族祖先已掌握了当时衡量一个民族科学技艺水准的分割圆术。天文历法也早已萌芽。

在干栏上使用了平衡、对称、平行、杠杆原理等数学、力学知识。汉文教育产生于南越国时代,三国至隋唐已产生了掌握较高汉文的政治家、军事家、史学家。宋代产生了古壮字教育,各村寨多有教馆,人们集资聘请歌师给壮族子弟教授古壮字及经诗、壮歌创作方法,民间长诗于是大量产生。制度文化中的土司制是南方农奴制中的典型制度,它以土司官为中心,形成了一块块互不相属的世袭领地。《白山土司志·招令》载:领地内“地方水土,一并归附;尺寸土地,悉属官基”。土司官将领地分成粮田、四马脚田、跪礼田、马草田等几十种名目,分给农奴耕种。农奴无偿地按份田名目服劳役。土司制上升时期壮族地区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壮族有自己浓郁的民族风俗,如各地有千万人汇集的歌圩,歌圩上可以倚歌择配,《峒溪纤志》说壮人唱歌“相合即为夫妇”。壮人有上门之俗,不仅无子女可以招郎入赘,即便有幼弟其姐姐也可以招人上门。赘婿有财产继承权,一般不受歧视。壮族饮食喜用白斩鸡待客,过节包驼背粽和舂糍粑,最大的驼背粽要一只包一斗米。烤香猪和吃生猪羊血(拌刚炒出锅的下水)是桂西壮家的佳肴。桂中桂南壮人还喜吃“鱼生”(生鱼片蘸作料)。壮人居住干栏有一定规矩,有的地方夫妇异室而居,有小门相通;有的地方虽同室,却分床而卧。壮人至今仍产禁外人(包括女儿带女婿回娘家)在家里同居,认为亵渎祖先。壮人每月都有节日,春节与汉族相同,“七月十四”节为纪念祖先的节日,非常隆重。其他如插秧节、牛王节、蛙婆节、花王节、莫一大王节等是壮族特有的节日。蛙婆节是祭祀民族守护神的节日,蛙是壮人尊崇的图腾。壮族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布骆陀神话通过布骆陀开天辟地歌颂了先民改天换地的精神。从歌海中脱颖而出的刘三姐,被壮人奉为歌仙,如今已经饮誉四海。花山崖画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崖画,其上用蛙形舞姿歌颂了民族的保护神,表达了人们对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百鸟衣》是壮人追求美好生活和嫉恶如仇的民族精神的赞歌。壮族所创造的精神文化成果此处无法赘举,这些凝聚了历代壮族先民智慧的结晶,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宝库,使壮人无愧于祖国大家庭中光荣的一员。

二、语言与文字

(一)语言系属与特征

壮族有自己的语言,壮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它是由古越语演变而成的。公元前528年,一位划短桨的越人歌手在楚王弟鄂君子晰的舟游盛会上,向他敬献了一首《越人歌》,用现代壮语还能大致读通。

其中“心悦君兮君不知”一句中的“心悦”,原文与现代壮语hoZr04基本相同。}102是喉管,r04为知道、理解、深知,直译是“喉管深爱你”。壮人以喉为思维器官,犹如汉族的心,现在也依然如此。因此“喉管深爱”

意为“心中深爱”。这说明,壮语与战国时代的古越语有渊源关系。壮语各地声母,一般为30个左右,标准音有:p,b,m,f,v,t,d,n,s,l,琅,c,j,k,q,h,r,?,pj,m,kj,kv,Dv等,复合韵母少,腭化、唇化声母较多,分清浊音,这是其语音的主要特点。韵母一般100个左右。标准啬韵母包括单元音韵母、二合元音韵母及元音加辅音韵尾,共有108个,即单韵母6个,复合韵母12个,鼻音尾韵母30个,塞声韵高声组30个,低声组30个。韵母普遍分长短是它一大特色。壮语有8个调。壮语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叹词、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等词类。其合成词中的修饰式,当体词性词素为中心时,修饰词素则在中心词素之后,与汉语正好相反。其他构词法与汉语基本相同。由于长期与汉族交往,壮语中有大量的不同时期的汉语借词,因此有新老借词之分。壮语句法与汉语相似,其主语、谓语、宾语等主要成分顺序与汉语相同,但壮语的定语在中心词之后,汉语的“白云”壮语便为fw3ha:Ul(云白),这是壮语语法的一大特点。壮语的补语一定在宾语之后,而汉语一般补语在宾语之前。

(二)方言及方言古籍

壮语分北部方言和南部方言,其最大区别是北部无吐气音,南部有吐气音。词汇相同的大约在65%以上。语法差别很小,仅一些虚词、词头、词尾不同。壮语一共有12个土语区,其中北部方言有红水河、柳江、桂北、桂边、右江、邕北、邱北7个土语区,语音小有差别,词汇相同在75%到86%之间,语法几无差异。南部方言有邕南、左江、德靖、砚广、文麻5个土语区,相同的词在70%左右,语音小有差别,语法基本一致。由于壮语方言土语间的差别,各地古籍实为方言古籍,用字及读音有土语区特征,全民族又未经规范,因而影响抄本的流通,不易诵读。

(三)文字的起源与发展

壮族的文字起源很早,其萌芽期在商周时代。从萌芽到古壮字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本源字、刻画文产生到秦统一岭南,是力壮族文字的萌芽阶段。第二阶段从秦统一岭南到隋末唐初,是古壮字形成阶段。从唐宋以降是古壮字发展、古壮字古籍大量产生阶段。第三阶段即新中国成立后新创造的壮文。第一阶段始于何时,无法确知。创世史诗《摩兵布洛pz》叙述了如下情节:“城寨着了火,烧甘歌干栏。帝王书烧尽,古文字终光。命帖变火灰,七十捆古书,四千象形字,灰粉随风扬。”

“古文字”原文“kok7sawlfanZ”,kok,意为根,引申为本源,故原意可译为本源字,当指最早的原始文字。“象形字”原文为”SawlVal,’,意为花花绿绿的像图画一样的文字,可知壮族最早的文字是象形字,是人们从前模仿大自然创造的早期文字。这种文字形态如何,不得而知。考古发现最早的壮族文字,是在广西钦州市大寺镇那葛村马敬坡出土的商代石磬上发现的,在同一地方的一件石锛上也刻有类似符号,这些文字的特点是笔画简单,直线构成,运笔急就,故称之为刻画文字,可以被认为是本源字的延伸。到了西周时期,刻画文字又有发展。广西武鸣马头乡元龙坡和安等秧两座土山上有七百多座古墓,上限距今2900多年,下限在战国初期。墓中出土的陶器,其底部刻画有文字,总计16个字。这些刻画文字与钦州刻画文字相比有较大发展,其数量多于钦州,风格总的未变,但已出现了部分象形字,如第9个符号形如稻穗;第12个符号形如飞雁;第14个字形似鸟眼。其中第8个符号与钦州第1个完全相同,第11个符号与钦州第6个相似,第3个与钦州第9个相似,说明两者有传承关系。战国时刻划文字符号多达一百多,除去多次重复出现的以外,不同的达42个字,其风格与钦州、马头文字相类似。值得注意的是发现于桂北平乐银山岭战国墓的符号有部分符号与马头符号相同,即第5,14、16,21等.局部相似的有10,17,18,19,29,30,36等,说明它们一脉相承,整个桂西刻画文字已趋于统一。刻画文字向象形文字过渡尚未完成,秦统一岭南后实行书同文,注定了这个文字系统不可能独立发展。在汉字的强大影响下,壮族上层分子中一些掌握了汉字的知识分子,便摸索利用汉字来改造刻画文字,使古壮字得以产生。新形态的古壮字中尚保存了少量象形文字,如“3”念riarl6,意思是坐;“3”为立人形头上顶个东西,念dwd,意思是站立;“3.”念am5,意为背;“.3”念UIT13,意为抱。这是少量的,大量的是利用汉字的音、形、义、偏旁、部首重新创造。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漫长的过程,前后用了约800年时间.可见壮族祖先为了寻找本民族的文字经过了何等艰苦的摸索。古壮字的正式形成,以唐初永淳元年(682)刻于上林的石碑《六合坚固大宅颂》和大周通天二年(697)智城山麓摩崖石刻《智城碑》为标志。六合坚固大宅是澄州(辖今上林全境及武鸣、马山、忻城部分地区)壮族大首领韦敬办为巩固其大首领的地位而修建的标志性建筑;后者是其同族兄弟韦敬辨在经过阋墙之争血洗手足夺得袭刺史官职之后,为纪念夺权成功并企望权柄在其子孙手中永固而立的唐城。为此而刻的两处摩崖石碑,皆为重要文献,在1484个字中,竞夹杂三十多个汉字异体字、简体字和古壮字,这些不规范的字如:采彝蕾辞逐莛渊菽谅菱币恚戈芊蘸。其中有的字明显是古壮字,如第3字今民间仍使用,念tamz,意为塘或田塘,意译为财产。

唐宋时代古壮字在民间逐步完善并投入使用。宋代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载:“俗字边远俗陋,牒诉券约,专用土俗书,桂林诸邑皆然。今姑记临桂数字。虽甚鄙野,而偏旁亦有依附。震(音矮),不长也;闺(音稳),坐子门中,稳也;奎(亦音稳),亦稳也;仆(音孀),小儿也;妥(音动),人瘦弱也;歪(音终),人亡绝也;吞(音腊),不能举足也;妖(音大),女大及姐也;虿(音勘),山石之岩窟也;闩(音闩),门横关也。他不能悉记。余阅讼牒二年,习见之。”这里仅记10字,而且是临桂的,壮族各地加起来必定不少,故云“诸邑皆然”。又因经常使用,故云“习见之”。近年出版的《古壮字字典》,是壮族历史上第一部古壮字字典,收入正体古壮字4918个,加异体字共10700个。实际尚未收入的还有不少。这些字过去在民间已经足以表达任何意义,因而出现了许多洋洋万言的民间长诗等古壮字文献。古壮字按其结构可分为以下类型:

同类推荐
  • 中华名句

    中华名句

    本书是一本介绍中国古典诗词歌赋知识的通俗读物。内有名句、出处、解释。
  • 智慧诚信

    智慧诚信

    本书所写的,都是我们民族光辉历程中的关于智慧、诚信的一部分优秀人物的故事。这些人和事,是我们中华民族美德的形象体现,千百年来感染、教育、鼓舞了无数的人。可以让小读者在阅读中悟出做人的道理,快些成长为国家的栋梁,成为民族精神的传人。
  • 雁门关

    雁门关

    雁门关自古即为中国北部一重要的边防要塞。历史上除元、清等少数民族王朝外,雁门关一直是牵动历代中原王朝最敏感的那根神经。秦击匈奴、唐阻突厥、宋御契丹、明防瓦剌……滚滚狼烟几乎从秦一直燃烧到近代。作为中原门户,雁门关参与并见证了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历程。一部雁门关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
  • 兰州历史文化:表演艺术

    兰州历史文化:表演艺术

    本书内容包括:开宗立派写春秋、艺坛舵手朱怡堂、耿忠义与耿家脸谱、话剧奏响时代强音、《在康布尔草原上》、兰州舞台变奏曲等。
  • 重门天险:居庸关

    重门天险:居庸关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地势险要,且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居庸关的得失昭示着王朝的兴衰成败,更成为改朝换代的象征。此外,居庸关一带的汉族与关外游牧民族在此交汇,融合成具有居庸关特色的民俗文化。它雄伟的关城及众多的历史遗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大门。
热门推荐
  • 第五人格之我是先知

    第五人格之我是先知

    这是一名第五人格玩家穿越到游戏之中,扮演求生者进行游戏、日常生活的穿越故事;而在这场残酷的游戏中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敬请期待!
  • 快穿之小透明的记录簿

    快穿之小透明的记录簿

    为女主、女配、炮灰、路人甲乙丙丁完成愿望,重活一世。这是有偿服务。每一个想要改变的人都得付出代价。当然,这也是该记录人的漫漫赚钱路。有些世界会有CP,暂定无男主。佛系更新,理性看文。
  • 灵魂白书

    灵魂白书

    看不见摸不到的,是灵魂吗?也许是,也许不是。自己的灵魂在自己的身体里吗?也许在,也许不在。白书,有人认识吗?也许有吧,也许没有。。。
  • 指缝间的光

    指缝间的光

    安家原本有三个女儿,但是因为一些旧时的一些传统原因,二女儿被迫送给了别家,这家人却是他们的亲戚,随着时间的推移三个女儿的渐渐长大,大女儿和三女儿都深知自己家还有一个女儿,故事是在三女儿身上展开的,最终故事会发展向何方呢?
  • 星河归处

    星河归处

    28岁的叶星河以为自己这一辈子都要独自度过了,直到那年春天绵绵咖啡馆的一杯摩卡,一位顾先生,她才发现,这大千世界,总有星河归处。
  • 我要当天帝

    我要当天帝

    开天古树下,林修远盘膝而坐,身前横着一杆戮仙长枪,肩头一只报丧的乌鸦。当林修远睁开眼睛时,乌鸦鸣叫出声,留给敌人的只有毁灭。林修远:“杀戮非我本意,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想镇压一世当天帝的帅小伙。”书友群:243686947
  • 伯爵殿下的小甜心

    伯爵殿下的小甜心

    他是尊贵优雅的伯爵殿下,她是富甲天下的宫家继承人。两个本不该有交集的人却在如诗如画般的年纪相遇相知相恋,却要被迫分离。多年后,缘分再次降临在他(她)们身边,两人彼此结缘。全文青春洋溢,甜蜜如糖。男主:盛恪(中英混血帅哥)女主:诗晓珠(美丽巨富)
  • 战国之乱世无双

    战国之乱世无双

    战国乱世,唯英雄,造时势!意外的穿越,是血与火的重生。这个时代不相信怯弱者的泪水,是选择跪着死?亦或是选择站着主宰他人生死?一个强者,带着炎黄的血脉,崛起!中华门前,名将与智者齐称臣,幻龙枪下,枭雄并豪强尽俯首!一番奇遇,成就了一个奇迹……终结混乱,缔造辉煌!传奇的扉页上,是中华的烙印!
  • 结发伴长生

    结发伴长生

    大昇王朝昭帝二十一年,原本市井混混玄柯与其妹卿诚生命中刚迎来曙光。他们互相搀扶着走过人生八年的黑暗。同年,远在苍穹圣境的连煜继承了神位,开始暗中追查母神的死因且物色合适人选。因为燕沙关一战,银月将军玄柯与宣阳翁主卿诚被逼暴露了神赋,二人不得已入了神界。从第一天见面的那惊鸿一瞥,便开启了卿诚和连煜永生永世的宿命纠葛。
  • 独家溺爱,缠上失忆新娘

    独家溺爱,缠上失忆新娘

    相恋五年的未婚夫,和别的女人有了孩子!黎沐晨悲愤买醉,却被陌生男人圈进怀里,“跟我结婚,我给你想要的一切!”他,帝国总裁,叱咤风云,要娶她这个单亲妈妈为妻?等等!这个男人,这张脸,不就是他们家乐宝的升级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