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23900000028

第28章 古壮字文献(2)

第一类:象形字。如上文所举的3、3、3.、.3即是,这类字很少。第二类:指事字。如旧念guh(ku6),意为做、劳动、动作;并l念ranz(ra:I12),意为家、房子;孟念aeu(aul),意为要、取、拿.,第三类:会意字。1.相加取义。如蚕念gwnz(kwr12),意为上面、上方;乖念laj(la3),意为下面、下方;仪念boh(p06),意为父亲;燕念heiq(hej5),意为空气、忧心、气体。2.在这类字当中,减笔取义是古壮字造字法的创造。如将“眉”、“肩”

字减笔为“胛”和“行”,念壮音ndi(di1或bou3),“眉”音ffl12,有的意思,胛及屙取其反意为无、不、没有。“有”字减笔成“有”或“椭”,念mbouj(bou3),意为空,没有。又如将“罔”字去一半留”“尸”,念mbiengj(bi:马3),半边之意。第四类:形声字。

(一)借汉字

1.借音形义。如千aen(西:nl);万fanh(fa:n6);心sim(ximl);龙lungz(lLID2);国guek(ku:k7)……其音已纳入壮语的语音系绕,故不是原字的音而是近音。这类字有一定数量。2.借形义而念壮音,如父念boh(p06);母念meh(me6);如念lumj(lU:Cf13);黑念ndaem(darr/)……3.借音表意。如岑念gaem(kad),意为手抓、握、拿;许音hawj(haw3),意为给予、送给、递;怀音Vaiz(va:jZ),意为水牛;论念lwnh(lwn6),意为告诉、诉说、转告;猛念mengq(melJ5),意为辫子;勒念lwg(lwk8),意为子女、儿子;礼念ndeij(daj3),意为得到、得了;扶念boux(po:U4),意为个,人的量词;往念nuengx(nu:才),意为弟弟、妹妹;皮念beix(pej4),意为哥哥、兄长……这类比较多。4.借形另赋予音义。如兰念rox(r04),意为知道;勺yaek(jak7),意为一定要、将要;护ndaw(daw"),意为里面、内部。

(二)另造形声字

借汉字或汉字偏旁部首另造,这是古壮字的主体,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古壮字。分7种结构:1.简化另造。如亘念gangj(ka:叼3),意为讲、演讲、说;盯念daengz(tarj2)到;兀(deil),意为好、好了、美丽。2.外义内音。如闪haeuj(hau3),意为进、进去;阀ndaw(dawl),意为里面、内部;闲rug(ruk8,卧室),圈dou(toul),意为门;阍gyaeng(kja习1,监禁)。3.外音内义。如阕念mbwn(bwd,)意为天;阅念maenz(man2),意为元(人民币单位);阅念mon(mo:nl),意为火力微弱。4.上音下义。如免念dai(ta:jl.死);留念naz(na2),意为田;型念reih(rej6),意为畲地;型念hwnj(hwn3),意为起来、上去;圣念youq(jou5),意为在、停止。5.上义下音。如岽念ndoeng(doDl),意为山林;季念mb—wn(bwd),意为天;岜念bya(pjal),意为山;皇念ranz(ra:n2),意为家、房子。6.前义后音。如仨vunz(vun2),意为人;Ⅱ巾念gwn(kwd),意为吃;耨念haeux(hau4),意为大米,米;馅念mwngz(mwrjZ),意为你;娘念ndang(da:刁1),意为身体;蜍念cwz(Gw2),意为黄牛;猾念mou(moul),意为猪;獐念yiengz(ji:习2),意为羊;唔念bak(pa:k7),意为嘴巴。7.前音后义。矾见念raen(rad),意为看见;捏念ndau(da:ul),意为星星;鹉念roeg(rok8),意为鸟;鹎念bit(pit7),意为鸭子。上述造字法表明,古壮字属于方块字系统,是汉字文化圈的产物,它仿汉字六书构造法,形成了一套有规律的较为系统的造字造词方法,从而使其读音有章可循,其结构相对稳定。不过,由于壮族土语区较多,各土语区内不同的县、乡、村之间语言也还有某种差别,因而各地的古壮字读通并不容易,需要懂其方言土语,并依据上下文意来推断某个字的意义,因而影响其流通。尤其是深奥的文献,本地歌师读来声通意顺,外地歌师则必须经过琢磨方可破读。

三、文献概况

(一)文献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唐宋时期,古壮字系统形成,主要用于讼牒、碑铭、契约、谱牒、信函、记事及民歌创作诸方面。而且使用相当普遍,“桂林诸邑皆然”,其他壮族地区也必然如此。范成大当时在静江府(府台在今桂林市)任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又是南宋名臣,能到他手上的讼牒必然非同寻常,而他竞能“习见之”,可见使用频率之高,也说明古壮字系统已基本完善,能够较好地表达美系重大的讼牒内容。明清时期,道教及汉传佛教传人桂西壮族地区,壮族原有的原始宗教受它们的影响,嬗变成原生型民间宗教,达到准宗教的程度。这些都想在壮人中生根,在这样的背景下,古壮字宗教经典大量产生。师公教、麽教经书用的是典型的壮族勒脚歌、排歌等格式,把流传在民间的创世史诗加以充实、改造,使之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人物更加鲜明,同时又在其中渗入自己的教义,使民间文学成了诸教宗旨的载体。于是《布洛陀》《布伯》等洋洋万言的经诗得以产生。原生型民间宗教还从汉文化中引入二十四孝、鲁班等故事传说,按壮人的观念改编成经诗,作为道场等宗教活动中念诵的经典。道教的神职人员道公则把其经典《道德真经》《正经》等结合壮族民间的观念与习俗加以改造,用古壮字重新编写,虽经名依旧,但内容与原文迥然不一。佛教的《金刚经》《地藏经》等也都做了同样的处理。各教的经典不统一,各个方言土语的神职人员互不相属,其经典往往各自编就,内容并不完全一样。以《布洛陀经诗》而言,异文竞达二十多种。这就造成了大量经典的产生,它们成了古壮字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很有研究价值。在民间,在民歌散歌手抄本的激发下,经过一定经验的积累,壮族民间诗人歌手、歌师、歌王便利用壮族民间故事、汉族古典文学作品及汉族民间故事传说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民间长诗,其中既有叙事长诗、哲理诗,也有作为歌圩对歌若干套路的底本,都是洋洋万言的长诗,它们是古壮字古籍的主体和最有价值的部分。与此同时,壮族的戏剧得到了产生和发展,形成了北路壮剧和南路壮剧以及由古老的傩逐步演化而成的师公戏。师公调、末伦、比瑜、天、壮采茶等乡种说唱也应运而生。壮剧和说唱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古壮字,有了它,民间艺人才能创作大量的作品,甚至把《三国演义》也改编成为要演盈月的75台连台戏。大量改编汉族古典文学作品、民间戏剧和民间文学,大大丰富了壮剧和说唱剧目、曲目。这些加起来上千的作品,是古壮字文献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有很高的价值。目前见到的古壮字剧本,最早是雍正四年(1725年)的《五虎平南》,但这不一定是最早的,因为据古籍记载,明代洪武年间,沐英在镇压壮族农民起义时,壮民在逃离家园之前演了三天土戏。总之,明清时代是古壮字古籍的发展阶段,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产。

(二)文献的分类

古壮字文献主要有以下方面:

1.碑碣。主要有住宅碑、山寨碑、界碑、路碑、乡规乡约碑、城碑、桥碑、岩洞碑、江河碑、墓碑、功德碑、例规碑、革除陋规碑、蠲免碑……

等等。这些碑碣使用的文字有汉文、古壮字、汉文加古壮字三种,属古壮字古籍文献的是后两种。半汉文半古壮字碑是壮族地区一大特色,其行文不是一边汉字,另一边译文,而是夹杂使用。例如万承土司(今广西大新县境)辖境有不少碑文,半汉半壮,其中一块蠲免减免碑,前面行文用汉文,寨名称大多是古壮字,如“那阴村总数银六两四钱二分九厘,永免银五钱五厘正”,“多有村总数银十二两一钱一分正,永免银二两九分正”,“啼伪村总数银九两七钱三分九厘,永免银八钱五分二厘”,“涂淋村总数银一两四钱五分六厘,永免银三钱一厘”……其中的村名都是古壮字。有的碑文则全部是古壮字,如桂西发现的一块悼念因受封建婚姻迫害致死的情侣的墓碑,碑文为壮歌体,用古壮字刻就,对研究壮族社会情况有一定的价值。

2.乡规民约及讼牒。壮族各地有不少《传扬歌》,专门传播做人的道理,被誉为壮人的“道德经”。《传扬歌》过去在民间常常被当作习惯法使用.各地还配以乡规民约,力图用传统道德教育后代,安定社会。如果遇到民间刑事大案,《传扬歌》及乡规民约无法了结时,才写讼牒呈报官府。

《传扬歌》是用古壮字创作的;乡规民约则有汉文和古壮字两种。讼牒在宋代以古壮字为主,明清时代懂汉文的人多了,才有汉文讼牒。

3.信函。壮族古代的信函和汉族的信札不同,它是一种信歌,确切地说是一种容量较大的信体长诗。这种信歌可以用古壮字写在特制的扁担上,称为担歌。也有的写在扇面上,百十首相连,称为扇歌。更多的是写在纱纸上,订成歌本,托人带给远方的亲属、亲戚、朋友、情人手上。清代著名的《特华之歌》便是代表,是特华外出打工从远方寄给妹妹的,信中诉说了他打工的辛苦和对寄托在叔叔家的小妹妹的思念之情,十分感人。

4.谱牒。壮族乡间过去有很多谱牒,多是族谱而少家谱。这种族谱用纱纸装订成册,后面留大半本空白。这种用古壮字或半壮半汉文书写的谱牒,若仅是记录历代祖先考妣之名讳也就没有多少价值了,但它不仅有历代家族的赓续,还追述本家族的起源及最早的聚族之地,第一个祖先的名字、业绩,本家族迁徙路线,每一代的重要活动及事件。特别是有业绩的,总大书特书,因此,这种谱牒实际是一个家族的历史,因而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对了解壮族社会家族的变迁、社会的情状、重要的人物及事件,都有参考价值。

5.民歌。古壮字大量用于民歌的创作和记录,唐代之所以出现歌仙刘三姐,与此有关。后世壮人中形成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无论谁创作了一本壮歌,都要抄一本放在刘三姐庙宇的供桌上。迷信说法,只有供歌本,歌场上才能稳操胜券。由散歌到歌本,有赖于古壮字,有了它,才能精雕细刻,才能集腋成裘,使散歌向歌本发展。唐宋时代,大约是以散歌为主。

明清时代,民间积累了大量经验,才出现了成套的歌,又叫组欹。典型的有桂西各县的排歌,其特点是一部排歌由若干组歌有机结合而成,既相联系又相对独立。每组又由若干首构成,每首句数不限。壮族的这种民歌本,民间比比皆是,从内容到艺木形式,都有重要价值,是古壮字古籍中的主要部分。

6.长诗。明清时代,古壮字长诗得到了充分的发育,除了早期的史诗进一步得到了充实加工以外,出现了大量的哲理诗、历史长诗、抒情长诗、长篇叙事诗,据初步统计多达1000部以上。目前整理翻译出版的仅几十部。史诗由于产生较早,失传甚多,目前仍流传的创世史诗代表作是《布洛陀》《布伯》《郎正造太阳》《侯野射太阳》《特康射太阳》等。壮族英雄史诗很少,目前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仅是《莫一大王》,这反映了壮族社会的相对稳定。历史歌是壮族文学的特产,这类歌的特点是对历史、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作概括性评述。代表作主要有《龙胜壮族历史传说歌》《情趣歌》《唱中国历史》《从光绪到民国》《自明朝至民国史歌》《中法战争史歌》《长毛破城歌》《粤军作乱歌》等。30年代还产生了《东兰革命史歌》《红八军歌》等反映土地革命的历史长诗。叙事长诗是长诗的主体,篇章宏富,在古壮字古籍中独占鳌头,价值很高。其中反映爱情悲剧和爱情生活的主要有来自本民族题材的《蛇郎》《马骨胡之歌》《甫牙》《幽骚》《石朋与玉莲》等,汉族题材有《董永与七仙女》《梁山伯与祝英台》《毛红玉音》等;反映壮汉青年曲折婚恋的如《李旦与凤娇》;反映家庭生活和家庭悲剧的主要有《达稳之歌》《达备之歌》《迷苏和勒苏》《唱舜儿》《欺妻重妾歌》《朱买臣》等;反映战争题材的主要有《嘹歌·贼歌》,反映阶级矛盾的主要有《布卓》《文龙与肖尼》。此外还有反映文化生活的《歌唱刘三姐》。

7.壮剧剧本。壮族有师公戏、德靖木偶剧、马隘壮剧、田林壮剧、降林壮剧、富宁壮剧、广南壮剧和文山沙剧等8种地方剧种,其剧本以古壮字创作,题材一半为本民族生活,半数来自汉族古典名著、民间戏剧、古籍及民间传说故事。据初步统计剧目过千,多数剧本犹存。剧本中反映神话传说的主要有《盘古》《布伯》《雷王》《岑逊王》《莫一大王》《八仙图》

《张四姐下凡》等;歌颂民族英雄的主要有《甘王》《侬智高》《乔老苗》

《杨文广》等;反映政治斗争和战争的主要有《百鸟衣》《梅良玉》《三国演义》(75台连台戏)、《水浒传》(连台戏)、《封神演义》(连台戏)、《大闹金刚山》《卜荷戏土司》《包公卖布》等;反映爱情生活的主要有《达七》

《达八》《达三》《秀英》《文龙与肖尼》《李旦与风娇》《山伯访友》《田螺姑娘》等;反映家庭生活和家庭悲剧的主要有《王氏逐夫》《迷苏和勒苏》

《董永》《达架》《女儿媒》《孟姜女》《孔雀东南飞》《六月飞霜》《八姑》

《秦香莲》等等;反映民族文化生活的主要有《蒙伦》《刘三妹》等。此外还有反映农业生产的《冯远》等等。

8.说唱本。壮族的说唱艺术,剧目及唱本甚多。内容和唱本名称有相当一部分与壮剧相同。主要有《二度梅》《吴忠的故事》《毛红玉音》《四季歌》《唱春蚕》《卜必乜必》《人圆月也圆》《莫一大王》《鲁班》《布伯》,等等。唱本有勒脚歌体、排歌体、七言四句民歌体、散文体等格式,七言五言均有。

9.经书。宗教经书在古壮字古籍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其思想性比较复杂。道教的经典主要有《太平经》《灵宝经》《三皇经》《阴符经》《太上感应经》等。道场的开斋、请圣、召亡灵、冥途引路、行孝、初霄、消灾、末夜等诸科及其他驱鬼酬神法事,还有一些较短的经文。道教经书一般以古壮字书写,散文体,中间杂有壮歌,以壮语吟诵。佛教经典主要有《金刚经》《地藏经》《无量经》及解关、安祖、做斋、赶鬼等法事的短经文,全部按壮人觋念重编,与原文差异甚大,念壮音。师公教经典最多,因为都是韵文体,故统称为经诗。壮族题材经诗主要有《唱三元》《唱四帅》《唱九官》《唱天王》《唱龙王》《唱上界》《唱社王》《土地公》《唱夜宿仙婆》《唱莫一》《唱莫二》《布洛陀》《布伯》《雷王》《德生造世》《特康射太阳》《白马三娘》《冯四将军》《甘王》《东林》《分家泪》《十月怀胎歌》《祖源歌》《秧姑》《七姑》《八姑》《唱秀英》《天上月圆人也圆》等等。以汉族文学为题材的主要有《鲁班》《董永》《孟姜女》《二十四孝》《唐僧西天取经》《唱关公》《何文秀》《高文举》《吕蒙正》《赶子牧羊》《六月飞霜》,等等。经诗实为民间文学作品,有一定的思想性。在保存民间文学方面,功不可没。

10.医药。壮医萌芽比较早,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就出土了铜针。到土司时代,官方开设有医学署,明代多达四十多处。民间与官方结合,使壮医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首先是壮族地区的多发症、常见病,壮医都有壮语名称,并以古壮字记录,80年代出版的《广西少数民族常见病便方》,便得益于这些资料。壮药多达二千多种,常用六百多种,均有壮语名称;诊法疗法甚多,民间著名验方多达数百,皆以壮语名之,古壮字记之。其医书编成壮歌,在民间传唱。

同类推荐
  • 世界文明之旅·文明古国卷

    世界文明之旅·文明古国卷

    在人类缓缓的历史进程中,文明是人类辉煌的往昔,是祖先智慧的创造,更是永垂不朽的传奇。追寻世界文明,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同时也是对人类自身的一种高度关注。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埃及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埃及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思想课堂-文化笔记

    思想课堂-文化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茶油时代

    茶油时代

    中国人吃什么油?吃多少?怎么吃?作品以诙谐幽默的语言,稳健而超拔的理性和感性,通过对中国食用油结构的改变和油茶产业的发展及其茶油的历史文化的报告,突出反映了食用油问题与民生的重要关系,呈现了中国社会的变化和进步,并对这种变化和进步中出现的困惑、茫然和悖谬现象进行了深刻反思。
  • 诞辰与丧葬习俗(下)

    诞辰与丧葬习俗(下)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热门推荐
  • 浩璃知命

    浩璃知命

    魔主的封印破碎,两个绝世天才横空出世,这一路的种种,谁又知道呢?
  • 黄昏时分

    黄昏时分

    相传那傲来国之近海有一岛,名曰花果山,山上孕一石猴,搅龙宫,闹天堂,最后被如来压入五指山,后随唐僧一行西天取经,返回后却又重蹈覆辙,闹了龙宫,搅了天堂,被玉帝贬为凡人,却因那石猴为天地灵物,魂魄依旧,生生世世不灭。不过,没人知道为什么那猴子为何会再造罪孽,也许,是因为一个姑娘吧……
  • 重生之娱乐巨擘

    重生之娱乐巨擘

    做了十年的流浪歌手却依然实现不了心中的梦想,他已经决定放弃了心中的梦想,回去的路上掉进没有井盖的下水道,但是他却意外穿越了,在这里他又能重拾心中的梦想,在这里他感受到了久违的亲情、爱情和友情,后来一个偶然的发现却让他成为了娱乐圈的一代巨擘……
  • 道上的风景II:没有终点的旅程

    道上的风景II:没有终点的旅程

    本书作为戈国龙先生日记随笔的第二本,主要记录了作者自2005年至2010年期间的学术研究,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到作者记悟的过程和心得。
  • 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不同不相为谋

    喜欢一朵花!你会摘下它!爱一朵花!你会给它浇水!。。。。。茫茫人海中我们往往分不清什么是“爱”什么是“喜欢”!为了一个我们自己都没有把握的人而放弃大好青春的我们!又有谁会明白我们的痛。。。。
  • 妖孽庄主:宠妻如命

    妖孽庄主:宠妻如命

    如果给你一次预知未来的能力,你会想干嘛?金钱?势力?寿命?苍海从小可以预知未来,相比其他人,少走一些弯路但是这个世界是公平的,那些都是她失去嗅觉和味觉的代价,换来的一些好处如果可以选择,她宁愿不要这些,做一个正常人终于有一天,她遇到了一个让她不后悔的人……
  • 星空之证

    星空之证

    随着能量大潮的来临,人类终于有了进军星空的机会。然而,就像海边小水坑中的小鱼,在涨潮时迎来的不仅是成长的机会,还有凶猛的捕食者。无论如何,人类想要成为星海一员,首先要证明自己可以在星海中生存下来;可以在星空中自由漫步,这就是----星空之证......
  • 晚婚:吾妻惑人

    晚婚:吾妻惑人

    他说:“你被男人抛弃了,不如嫁给我吧。”她说:“我离过婚,你愿意要吗?”曾经,有一个男人说要让她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她信了,苦等多年,等来的却是他跟另一个女人的婚礼。心死情灭,他如天神般降临,给了她一个全新的世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国朝汉学师承记

    国朝汉学师承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明娜(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明娜(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